杜邦娱乐注册 杜邦娱乐登录 杜邦娱乐招商QQ

Navigation menu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特朗普暴怒斥《华尔街日报》称烂报曾获专访媒体因关税翻脸

  总统为何对批评如此敏感脆弱?关税政策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众多盟友纷纷抵制之际,特朗普情绪失控能否影响其政治前景?

  空军一号上,一场寻常提问就像踩了尾巴般,让特朗普瞬间炸毛。他原本心情舒畅,刚从金碧辉煌的海湖庄园度完假归来,理应心平气和。

  但当《华尔街日报》记者提及美俄领导人会谈时,这位美国总统的表情突然如阴云密布,眼神变得凌厉。他不但拒绝回答问题,反而像被触碰了敏感神经,厉声指责这家媒体是烂报纸,甚至扣上了中国代理人的帽子。

  记者们面面相觑,现场气氛凝固至冰点。提问者本想了解外交进展,却收获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口头暴击。特朗普语速飙升,词句间带着明显的情绪颤抖,俨然一副内心已被完全触怒的状态。

  这一幕让人费解,《华尔街日报》与特朗普的关系曾水乳交融。在2017年特朗普首次赢得大选后,该报主编第一个获得他的专访机会,当时双方相谈甚欢。这份关系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断崖式坠落?

  原来关键转折点就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当时大多数媒体仍在评估,《华尔街日报》却罕见地发表了直击要害的报道。

  他们不止展示GDP萎缩0.3%等冷冰冰的数据,更尖锐指出这项政策不但未能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反而使经济雪上加霜。

  对于习惯了一边倒赞美的特朗普来说,这无异于当众打脸。在他的世界里,媒体不是来监督的,而是来站队的,不赞美就是敌对。这样的心态下,情绪失控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在空军一号上的爆发,正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虑正在如火山般积累。

  《华尔街日报》到底是不是特朗普口中的中国代理人呢?这种荒谬指控在美国媒体圈引起一片哗然。作为美国三大报之一,这家媒体在政治光谱中属于中立偏保守,是华尔街金融精英的精神食粮。

  这份报纸的读者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其通常以严谨的报道风格和深度分析著称。

  即使在自诩公正的美国媒体生态中,《华尔街日报》也被视为最能不偏不倚报道事实的媒体之一。它既不像《纽约时报》那样尖锐批评特朗普,也不像福克斯新闻台那样成为其忠实拥趸。

  实际上,《华尔街日报》对特朗普的批评已经相当克制。相比之下,《纽约时报》曾将民主死于黑暗定为新标语,《华盛顿邮报》多次暗示特朗普是新时代的希特勒。

  事实上,《华尔街日报》背后站着华尔街精英。在此次关税战中,华尔街损失惨重,美国债市暴跌,美元反常走弱。对于这份与金融界紧密相连的媒体来说,报道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是本职工作。他们既没有刻意抹黑,也无意赞美,只是做着记录者的本分。

  这份报纸曾经多次通过客观报道为特朗普的政策背书。在关税问题上,他们同样保持了专业态度:数据显示GDP萎缩,他们就报道GDP萎缩,市场反应强烈,他们就描述市场反应。这一切都是基于事实,而非立场。

  特朗普将其视为中国代理人的指控,不过是将批评者全部妖魔化的又一例证。在他的政治字典里,似乎只有两种人:完全支持他的爱国者和反对他的敌人。

  随着关税政策争议升温,特朗普与媒体关系的裂痕加深。这种固化的思维方式,让他渐渐将自己困在充满同质声音的回音壁中,任何不同意见都被视为背叛和敌对,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孤立。

  对等关税——这个被特朗普视为王牌政策的经济措施,究竟成效如何?当白宫高调宣布这项政策时,特朗普自信满满地称其将带来一系列胜利。然而,残酷的数字却无情打脸。

  美国第一季度GDP不增反降,萎缩了0.3%。这个冰冷的数字刺痛了特朗普敏感的神经。更令他难堪的是,美国股市接连跳水,投资者对前景忧心忡忡。债市暴跌,美元反常走弱,这些都是市场对关税政策的无声抗议。

  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号召民众买入美股时,市场却给出了相反回应。这种政策与市场之间的激烈博弈,让人不禁质疑:关税真的是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良方妙药吗?

  特朗普曾宣称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制造业,让工厂回流。现实却是,重建供应链需要数年时间,而关税的短期负面影响已经如洪水般席卷而来。美国商业巨头们看到的不是复兴,而是成本上涨和市场份额下滑的双重夹击。

  面对这些质疑,特朗普的反应如出一辙——转嫁责任。他将第一季度GDP萎缩的锅全甩给前任拜登,而对于股市波动,他则归咎于媒体负面报道。在他眼中,问题不在政策本身,而在于外界没有正确解读他的远见卓识。

  特朗普内阁会议上坦承,关税政策存在过渡性问题,但随即声称过渡期总会有困难。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显示出政府内部也在为关税政策的实际效果捏一把汗。

  当特朗普义无反顾地推进关税政策时,《华尔街日报》以客观冷静的报道揭示真相,并非出于政治立场,而是基于经济规律和市场反应。这种不带感情色彩的事实报道,却成了让特朗普暴跳如雷的导火索。

  面对夹杂着情绪爆发的政策调整,投资者和商业领袖们不得不如履薄冰地应对这位反复无常的总统。他们既要适应政策变化,又要随时准备迎接突如其来的转向。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

  令特朗普始料未及的是,反对关税政策的声音不仅来自媒体,更来自他的亲密盟友。最具戏剧性的莫过于政府效率部负责人、亿万富翁马斯克的公开表态。

  这位曾被视为特朗普经济智囊的科技大亨,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赞美自由贸易的视频。

  马斯克甚至大胆出击,将火力对准了特朗普的首席贸易顾问、关税政策的主要设计者纳瓦罗。

  他讽刺纳瓦罗的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只让他变得自负,并直言其在贸易政策上什么都没做。如此撕破脸皮的公开批评,无异于在特朗普脸上狠狠甩了一记耳光。

  作为回击,纳瓦罗不甘示弱地称马斯克就是个卖车的,暗示他反对关税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利益。这场白宫内部的唇枪舌战,暴露了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深层分歧。

  国际上,中国的反应更是从容不迫。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挑衅,中方明确表态: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种有理有据的回应,与特朗普情绪化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外交部连续辟谣美方官员散布的中美正在就关税问题磋商的虚假信息,直言不讳地要求美国不要混淆视听。

  国内方面,反对声音同样不断。加州州长纽森明确表示加州不是美国,将会对中国敞开贸易大门。更令特朗普尴尬的是,许多共和党议员也开始公开抵制关税政策。

  曾任特朗普副总统的彭斯甚至将其形容为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规模加税。

  面对四面楚歌的局面,特朗普仍坚称一切都会进展顺利。但他不断变化的政策立场——从坚决实施到突然宣布豁免90天,再到威胁再加50%——显示出其决策过程的混乱无序。

  特朗普对《华尔街日报》的无端指责,恰恰反映了他面对批评时的脆弱心理。当一个领导人将任何不同声音都视为敌对行为,并习惯性地将责任推给他人时,其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就值得严重质疑。

  危机之下,真正考验领导人的不是强硬态度,而是灵活应变和接纳批评的胸襟格局。

  随着政策阻力增大,特朗普的情绪不稳恐将更加明显,其固执与脆弱也将进一步暴露。一个无法容忍不同声音的领导人,正将自己困在回音壁中。

  美国政坛已现离心趋势,从马斯克到共和党内部,质疑声此起彼伏。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成为检验其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而《华尔街日报》的背叛不过是冰山一角。